实践出洞见
原文:Insight through making (andymatuschak.org)
(见《我们如何才能开发出变革性的思想工具?》;小节“如何发明印度-阿拉伯数字?”中的中心讨论)
-
强大的系统能传达对系统内在主题的深刻洞见
- 工作室设计方式无法创造最强大的思想工具:发明印度-阿拉伯数字需要设计天才和数学天才
-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技能集、特定的流程来创建系统的过程实际上会增值出在这些主题上额外的洞见,进而反哺系统的改进,循环往复。这就是「实践出洞见」的闭环。
- 但为了实现这点需要对主题知识相当精通。
孤立地研究理论很难察觉到一些理论方面的洞见。但如果在系统中实现这些理论,通过观察系统的行为,就能通过新的角度观察理论,从而扩大潜在见解的空间。最好的情况下,这些理论方面的洞见能够发展你所能构建的系统,而这些系统中浮现的洞见又能完善你的理论,这样便形成了良性循环。
但是,要实现这个周期的两个「部分」,就需要在系统创造和主题知识方面都有专业知识;发明印度-阿拉伯数字需要设计天才和数学天才。
大多数设计者要么专注于发展理论见解,要么专注于建立系统,而对这个周期的另一半没有实质性的努力。学者们构建的玩具系统,通常不会为他们的想法创建有意义的上下文(学术界制作的软件界面通常不适合面向更大受众)。设计师和工程师经常专注于构建系统,但他们对于系统内在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
这两种类型的实践者经常是为了开发系统而开发系统——而不是为了解决切身相关且很有动力解决的问题:工具制造者通常与实际的使用情景脱节。从这样的系统中得出的见解通常相当薄弱:有效的系统设计需要从真刀真枪的情境中汲取洞见
这种洞察力在思想工具的开发中尤为重要
更多关于如何实践出洞见的笔记:
参考资料
Matuschak, A., & Nielsen, M. (2019 0). How can we develop transformative tools for thought? https://numinous.productions/ttft